欢迎光临濉溪县人大常委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监督工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53发布时间:2025-04-18

 

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

(2025年4月16日)

为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我县的贯彻实施情况,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和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于近期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的主要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执法基础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贯彻落实,将治安管理纳入社会综合治理重要内容。牵头部门公安局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实施方案,通过充实基层警力、配备执法记录仪等设备,为执法工作提供保障。2024年,全县新增基层警力7人,执法装备投入达240万元,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二)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氛围县公安部门联合司法、教育等部门,通过“法律六进”、新媒体普法等形式,开展多层次法律宣传活动。近三年来,累计通过融媒体发布内容超2.3万条,发放宣传资料近10万份,组织法治讲座290余场次,覆盖群众数万人次。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法治副校长”“以案释法”等方式,提升了广大群众守法意识。

(三)严格执法办案,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惩防并举”,近三年共查处治安案件4889起,处理违法人员4563人,行政拘留987人,调处矛盾纠纷2359起。在打击“黄赌毒”、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中,破获案件671起,为群众挽回损失1091万元。

(四)规范执法程序,提升办案质量制定《治安案件裁量基准》《执法流程手册》等制度,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建立案件质量评查机制。2024年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案件网上流转率达100%,执法记录仪使用覆盖率达100%,案件归档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深度不足,群众知晓率待提升部分偏远乡镇、老年群体对《治安管理处罚法》内容了解有限,对“高空抛物”“噪音扰民”等新增条款认知不足。不少受访群众表示仅“听说过该法但具体内容不清楚”。

(二)执法力度存在差异,基层办案能力需加强个别基层派出所对新型违法行为(如网络滋事、无人机“黑飞”)查处经验不足,存在取证难、定性难问题。同时,部分案件存在“重处罚轻调解”倾向,治安纠纷调解率偏低。

(三)执法程序规范性有待完善部分案件存在受案登记不及时、证据收集不完整、文书制作不规范等问题,少数案件未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个别案件超期办案现象仍有发生。

(四)协作机制不健全,部门联动效率偏低公安、城管、文旅等部门在涉旅纠纷、噪音治理等领域的协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频次不足,导致部分问题反复发生。

 三、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普法宣传,提升社会认知一是创新宣传载体,利用短视频、乡村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精准普法。二是将《治安管理处罚法》纳入日常普法重点内容,结合“法治副校长”机制,推动法律知识进校园、进企业。三是针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开展“订单式”普法,着力提升宣传实效。

(二)加强执法培训,提升办案能力一是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围绕新法条款、新型案件办理开展专题培训,每年至少组织11次模拟办案演练。二是推行“老带新”结对帮扶,重点提升基层民警证据收集、法律适用能力。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倒逼执法水平提升。

(三)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监督机制一是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强执法记录仪配备与使用管理。二是完善案件审核机制,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集体会商制度。三是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执法问题投诉快速处理反馈机制。

(四)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治理合力一是建立公安、城管、文旅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解决难点问题。二是推动“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发挥基层网格员信息采集、矛盾化解作用。三是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案件线索、执法数据实时互通,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濉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濉溪县人大常委会

地址:安徽省濉溪县沱河路92号 邮编:235100 联系电话 :0561-6087752 电子信箱:suixirenda@126.com

皖ICP备160141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