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濉溪县人大常委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监督工作
关于濉溪县种业发展暨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小麦)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10389发布时间:2021-06-23

 

“十三五”以来,我县按照“12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一 带”“二园区”“四产业”),坚持以小麦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为抓手,推进“濉溪良种”“濉溪粮食”产业化发展,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先后获得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县、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小麦)、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近期我们通过县内走访调查和外出到河南温县、安徽阜南县实地考察,就种业发展暨基地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目前,濉溪县农业良种推广和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全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约为43.81万亩,产量约为24096万公斤,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泗永路沿线的铁佛、百善、四铺、临涣、孙疃等镇。近年来育成农作物新品种近20个,小麦品种主要有濉1309、濉1216、濉1615、柳麦618、柳麦716、大地2018、永民1718、 烟农19、烟宏2000、阜麦9号等。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都在濉溪建立了育种基地,育种单位10家,种子繁育及种子代加工企业18家,生产的小麦良种主要销往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在皖北、苏北地区备受青睐。

二、存在问题

(一)种业企业竞争力较弱。全县现有农作物种业企业,普遍存在扩繁能力不强、产销规模不大、辐射区域不广、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的问题。全县目前还没有产销规模达到亿元级别的企业。除永民种业、柳丰种业等少数企业良种能够“中程”外拓,绝大多数种业企业主要服务本地及周边市场,没有走出黄淮海区域,缺乏大区域级别和国家级别的种业品牌。对比河南温县,46万亩耕地中有40万亩种植小麦,其中30万亩是小麦种子基地,32家种子企业全力打造优质种业。近几年,温县累计培育小麦品种25个,年外销小麦种子约15000万公斤(约占河南省小麦播种量的七分之一),覆盖8个黄淮海省区。同时,温县拥有“温农科”“豫安”等50多个种子商标,形成了以平安种业、丰德康种业为龙头的小麦种子特色产业集群,“平安种业”等也成为了大区域级别的种业品牌及种业发展的“排头兵”。

(二)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一是种业创新团队建设落后,缺乏领军人才。我县农科站仅有15人,且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少。二是种业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少、设备落后,多数种业企业主要依靠科研院所的平台延伸和技术依托。三是我县仅个别企业拥有少量专利和自有品种权,多数企业依靠扩繁他人品种,且种子种苗扩繁低代次的多、高代次的少。对比河南温县,通过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参与育种项目实施,逐步形成了“行业专家+高校人才+乡土专家”人才梯队。目前,该县组建了以李振声院士、刘旭院士为首的50多人的专家技术团队,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18个攻关项目和试验基地,培育了吕平安等小麦育种“乡土专家”150余人。培育的豫麦41号、豫麦58号、豫麦49号、平安6号、平安8号通过国审,引领了黄淮冬麦区品种的第七次更新换代。

(三)种业产业链不长。近年来,我县虽然引进培育了一批种子企业,但大多处于 “卖种子”的单一模式,没有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链。基地发展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濉溪良种”—“濉溪粮食”—“濉溪面粉(面制品)”链条连接不紧,产业融合发展不快。目前,安徽昊晨食品有限公司与多家种子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产业联合体,从良种选育到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但“种业研发、繁育、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探索实践尚在“起步阶段”。对比安徽阜南县,按照“良种示范种植—建设粮源基地—就地加工转化”粮食产业发展三步走思路,逐步形成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阜南样板”。2018年,阜南县引进中粮贸易公司,在本地试点种植1.5万亩优质小麦,从全县100多个小麦品种中优选6个良种,实施“一村一品”整村式推进,迈出良种示范种植“第一步”。2019年阜南引进中化农业和中粮贸易两家大型企业,按照“示范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全县26个乡镇规模化种植30万亩,完成建设粮源基地“第二步”。2020年,阜南县与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粮食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建设30万吨面粉生产和食品加工厂,扎实走稳就地加工转化“第三步”。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我县缺乏专门种子管理机构,又缺少专业投资公司,种业发展存在着信贷投入不足、财政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整合项目资金支持种业发展不够有力,争取项目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力度不大。对比河南温县,2018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县长为主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同时成立了温县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形成了产业园领导小组+管委会+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统筹各类扶持政策向园区集中,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5.56亿元,建立了两个总投资1.48亿元的农业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争取到10亿元的人行支农再贷款,累计提供金融贷款6.7亿元,农业保险覆盖率达65%。

三、对策建议

面对差距,我们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奋起直追、弯道超越。目标上,我县应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产销规模亿元以上种业集团1—2个、种业品牌2个以上、种子种苗繁育基地60万亩以上、自有知识产权1—2个。

(一)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坚持 “培育”和“引进”并举,加快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技术先进、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家制种大县项目资金(每年3000万元),重点扶持本土 “永民种业”“柳丰种业” “大地种业”等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优选引进中化农业、华皖种业等大型企业,建设高标准种业生产基地,着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高种子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水平。

(二)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依托现有种子企业资源,建设“濉溪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园区基底:五铺农场)。引进省级实验室,建设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和种业繁育中心,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支持种子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壮大科研人才队伍。开展商业化育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形成品牌溢价能力。支持企业组建试验联合体,开展国家、省级联合体试验,推进品种研发创新。建议依托中化现代农业安徽有限公司,建立MAP中心,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搭建县镇两级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农业服务系统,搭建农业服务平台,提升现代农业多方位服务水平,重塑现代农业生态圈系统。

(三)锻造种业全产业链。按照“濉溪良种—濉溪粮食—濉溪面粉(面制品)”脉络,推进“种业研发、繁育、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发挥县种子协会、面粉行业协会的牵引作用,以订单方式补链、延链、强链,用深加工撬动品牌粮食生产,带动种业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固上下游全产业链条,提升“濉溪良种、濉溪粮食”产业化水平,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县发改委与浙江省粮油贸易公司“粮食产销合作”项目,扩大“濉溪粮食”品牌影响力。全力推进光明牧业项目加快建设,为我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融入大市场提供样板区。拓展“农业+”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沱河示范带项目,打造农旅结合示范点。积极发展仓储物流、电商服务等后续产业环节,拓展产业功能和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切实保障种业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并落实濉溪种业发展规划,明确种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优化配置种业发展资源。县委县政府要成立高规格领导组织,统筹推进我县种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宣传落实好《濉溪县支持种业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暂行)、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种业发展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种业发展项目资金,不折不扣实施好已有的国家项目,立稳树牢“国家级牌子”;加快组建运营濉溪县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多品牌、多品种、多渠道运作共同开拓种业市场,推动“种业强县”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建立交流机制。积极与相邻的河南永城市联系建立小麦全产业链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合作举办中国面粉博览会,在种植环节、加工环节等开展深度合作。定期举办小麦种业发展论坛,邀请相关领导、国内顶尖专家、国内知名的种子企业、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等人员参加,研判种业发展形势,现场组织产销对接,切实提升“濉溪良种”公共品牌的影响力。

 

濉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濉溪县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地址:安徽省濉溪县沱河路92号 邮编:235100 联系电话 :0561-6087752 电子信箱:suixirenda@126.com

皖ICP备160141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