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
(2025年6月25日)
按照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安排,6月11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秀芳带领社会建设工委及教科文卫工委有关人员,对全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的原则,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优化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流程,全面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度和审批时效,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加强低保对象核查,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有效维护了我县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目前,全县城乡低保保障对象14309户25735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819户3112人,人均月生活补助623元;农村低保对象12490户22623人,人均月生活补助548元。1-5月份累计发放低保金7237.89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动态识别认定与管理难度大
基层实践中,动态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实现公平救助面临新的挑战。目前低保对象主要依靠户籍、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和家庭支出四个条件来识别认定。家庭收入的多样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给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信息核查核实造成很大困难。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享受低保政策时“进易出难”,加之低保附加帮扶政策较多,“含金量”越来越高,致使部分“边缘”群众心理不平衡,矛盾争议时有发生。
(二)基层民政力量经办能力不足。镇(园区)民政办工作人员少,一般在3-4人左右,个别镇只有2人,多为兼职且流动性大,承担民政、残联、医保等多个部门安排的任务,一定程度影响低保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以及设置宣传栏、咨询监督电话,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低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广大群众全面准确地了解有关政策,关心、支持、监督低保工作,营造“好逸恶劳可耻,勤劳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弘扬社会正气,克服依赖思想。
(二)加强低保监督核查力度。依托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加强对救助对象的监督核查力度。同时严格落实救助对象公开公示制度,打造“阳光救助”。
(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开展“物质+服务”多元化救助模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救助需求。
(四)开展基层低保业务培训。针对基层民政力量经办能力不足现状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基层为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