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2025年6月25日)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工作计划,5月27日,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和代表联络室组成人员,对我县“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孙疃镇、刘桥镇等基层代表活动室,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与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以及镇人大负责同志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代表社情民意办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22年4月份“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开展以来,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人大工作部署,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确保活动走深走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及时督促,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充分激发各镇人大、代表小组履职活力;三是完善闭环管理,规范建议收集、梳理、交办流程,实行分级办理责任制,定期进行办理进度调度,严格落实“清单管理、对账销号”制度,推动主题活动各项任务在我县落地见效。我县目前市人大代表108名、县人大代表333名、镇人大代表1122名,三级人大代表共计1563名。2025年以来,截止到5月,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已收集反馈社情民意、意见建议共4220件,转办或交办4209件,办结3625件。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参与率已实现100%,提出建议整体质量符合要求,代表小组作用发挥明显。
二、取得成效
县人大把开展好“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层人大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濉溪注入强大动力。一是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濉溪实践。该活动拓宽了民众参与民主的渠道,代表们依托遍布全县的101个“家室站点”,每月收集民众的意见和诉求,不仅让民众切实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还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从制度到实践全方位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民众最真实的民主体验。二是民生改善成果有目共睹。代表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道路交通、民生事项、经济建设、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提出大量建议。如在韩村镇,代表了解到群众停车难问题后提交建议,镇政府随后合理规划,在镇政府附近及主干道划定便民停车位1000余个。2024年,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共收集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11009件,办结10043件,办结率达91.2%,大量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代表履职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参与活动,代表们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履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县人大还成立卫生、法制、城建等专业代表小组,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增强闭会期间履职实效。四是促进政府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各承办单位认真对待代表建议和社情民意,规范办理程序,增强办理实效,通过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积极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形成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县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一)办理成效仍有提升空间。虽然实行“清单式”“闭环式”管理,使所有代表社情民意可查可溯,但在道路修建、桥梁修缮、水利疏浚等项目建设类意见办理上,受政府“无预算不列支”的财政管理约束和财力影响,短期内难以落实,目前多以政策解释作为回应,未能形成有效解决方案,导致部分代表履职积极性受挫,社情民意办理仍停留在“程序办结、答复满意”阶段,距离“问题解决、结果满意”的目标仍有差距。
(二)意见质量与履职要求存在差距。受专业知识储备、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代表提出社情民意多聚焦于眼前事、门前事,缺乏对县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深入思考,社情民意的指导价值和长远社会效益有待增强。
(三)工作机制运行有待完善。在社情民意收集处理方面,虽然已启用市人大代表履职评价管理系统实现线上提、交、办,但面对每月近千条的体量,县、镇两级人大需投入大量人力,完成信息录入、分类筛选、审核交办等工作,流程繁琐,行政成本高,制约了社情民意办理的整体时效;在承办反馈环节,由于每月社情民意数量庞大且存在重复性内容,承办单位需逐条向代表反馈办理结果,这使得工作负荷显著增加,也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社情民意办理工作的质效。
四、几点建议
一是构建多维培训体系,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聚焦代表履职需求,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通过举办履职能力提升班、开设法律法规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代表理论武装;充分发挥代表小组的作用,定期组织代表开展政府重点项目视察、重大民生工程调研等活动,帮助代表全面掌握县域发展动态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拓宽履职视野,夯实履职基础,为深入推进“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筑牢能力根基。
二是完善双向考核机制,激发履职内生动力。一方面,将社情民意办理工作纳入承办单位考核内容,对办理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形成正向激励;另一方面,将代表及代表小组每月提出社情民意的数量、质量等情况纳入日常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激励代表积极参与履职活动,推动形成“提好建议、办好实事”的良性循环,切实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是强化全流程监督问效,保障建议办理质效。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在社情民意交办、督办环节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与承办部门的对接协调。通过定期督查、专项调研、跟踪问效等方式,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办理责任,确保代表社情民意“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四是优化建议征集机制,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创新社情民意征集模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科学灵活的建议征集机制,不下硬性指标,引导人大代表立足本地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的高质量建议,实现建议征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切实增强为民履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