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濉溪县优秀人大代表王俊良
在濉溪县百善镇“淮六” 省道青卫村路西旁边,一座宽廠整洁的院落里,大型粮食烘干机、选种机械整齐摆放;10多人时常在库房忙碌,大门左侧“濉溪县成睿家庭农场” 熠熠生辉,彰显出农场欣欣向荣的盎然生机。
成睿家庭农场的主人名叫王俊良,是县十七届人大代表。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种多打粮。曾是种粮大户的他深知良种增长的重要。淮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前些年王俊良看到小麦种业鱼龙混杂,一些农民良莠难分的种植“高产新品种,”结果减产减收吃了大亏,便萌发了流转土地兴办家庭农场,繁育小麦良种带动农民增收的念头。2013年,在百善镇党委、政府和青卫村“两委” 的大力支持下,王俊良在青卫村流转土地1400亩,兴办“成睿家庭农场”,踏上了繁育小麦良种促进农民增收之路。为少走弯路,繁育出高产稳产小麦良种,王俊良聘请省内外小麦育种专家,在农场建立了30亩地的小麦良种试验田,每年展示试验品种10多个,把引进的品种先试验再择优推广繁育。
兴办家庭农场以来,王俊良在小麦良种繁育种业生产中,始终秉承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理念。他采取“农场十农户”的繁育方式。把经过试验田择优选出的小麦品种,先在农场1400亩的流转土地上种植,然后在秋种前夕同青卫村周边的张庄、叶刘湖等村的农民鉴订繁育回收合同。由农场供给种子和产前、产中、后期生产技术服务,回收时按高于商品小麦市场价每公斤0.2元的价格回收。提起这一繁育模式,王俊良板着指头算了一笔帐:农场每年带动农户繁育小麦良种面积2万多亩,农场提供的良种比一般普通品种增产50公斤以上,粮繁农户每亩增产一项达100多元;回收种子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2元,每亩又可增添收入100多元。两项合计粮繁农户1亩可增收200多元。每年2万亩的粮繁面积,粮繁农户共计可增收400多万元。
近几年来每逢午、秋收获季节,时常阴雨连绵,给粮食晾晒带来不便,甚至发生霉变造成经济损失。为保证良种安全,2015年初,王俊良投资60多万元购买安装了一台日产200吨的粮食烘干机,这在全县家庭农场中是首家。在烘干小麦良种中,王俊良免收低保、残疾、贫困户弱势群体家庭的烘干费用,受到群众称赞。2017年王俊良带动57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入股家庭农场,克服农场资金周转困难按时给贫困户分红。
有志者事竞成。王俊良的成睿家庭农场兴办以来,带动2000多农户繁育小麦良种,面积达2万多亩,每年向本省和江苏、河南、山东等省销售小麦良种1万吨。2013年12月王俊良荣获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2014、2015年先后被评为淮北市、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