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濉溪县百善镇人大组织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深入柳孜村、马乡村,专题调研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等“后半篇文章”落实情况。
多年来,百善镇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粮食产业根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核心抓手。全镇基本农田面积20.35万亩,“十二五”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89万亩,占比达73.1%。2024年,该镇申报马乡村、郭屯村等5个行政村及“成睿”“柳丰”两家家庭农场,实施3.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涵盖中小沟清淤、桥路建设、机井配套、节水灌溉、地力培肥、输配电等工程。其中,“成睿”“柳丰”家庭农场还同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区机井配套,以及物联网、软件管理平台等智慧农业项目。项目竣工后,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显著增强,为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7月中旬,百善镇人大在走访中接到群众反映:去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机井及配套设备投用后,变压器、高低压线路等设备产生的电力损耗费用,供电公司未予承担,而镇财政紧张、村集体经济薄弱,造成“凑钱买马、无力配鞍”的困境。经测算,每台变压器每月电损及定损费用约500元,1万亩高标准农田需配置8-10台变压器,年均相关费用近6万元。部分村庄为节省开支报停变压器,导致机井无法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当前抗旱保秋粮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百善镇人大将高标准农田建后使用与管护“后半篇文章”作为核心调研议题,组织四级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通电机井运行情况,广泛听取村干部群众意见。座谈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需凝聚部门合力做好后续工作,并形成三点建议:一是建立与上级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最大程度争取政策、资金及技术支持;二是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通电机井及配套设备整体移交供电公司,由其负责运营管理及后续维护,农田电力供应仅收取客户端电价,其余费用由供电公司承担;三是非不可抗力不得对农田供电系统断电,遇故障时严格遵循“先复电、后抢修”原则,确保农户用电故障第一时间响应处置,为抗旱保粮、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提供电力保障。(陈若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