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院校“双需对接”。建立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对接机制,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绘制主导产业端“人才需求热力图”,开展“问需于企·惠泽于才”送策入企活动20余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48场。与5校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登记求职者逾500余人。
人才返乡“互动交流”。梳理编制在外优秀人才名录1160人次,实现全县233名领导干部与278名人才建立结对联络。建立“名医工作站”“院士流动站”“博士科研站”等科研机构,邀请22名在沪皖籍知名医疗专家来濉开展义诊活动;常态化开展“情系桑梓·情系家乡”“青鸿归乡·筑梦濉溪”等人才交流活动。
政策待遇“双向奔赴”。完善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启动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工作,开展1500余人次省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认定。上半年,累计发放市高层次人才储备金78.3万元,兑现党政储备人才租房补贴52.4万元。设立“青年人才驿站”,为来濉求职的青年人才提供细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