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濉溪县人大常委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监督工作
关于《安徽省旅游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浏览次数:1991发布时间:2024-06-17

 

——2024年6月13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县人大常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助力打造业态丰富的文旅片区,根据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安徽省旅游条例〉执法检查的决定》,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安徽省旅游条例〉执法检查的通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对我县贯彻实施《安徽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为开展好本次执法检查活动,执法检查组专门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在检查中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外出考察等形式,对我县实施《条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了解。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条例》贯彻落实基本情况

自《条例》(2017年6月1日起施行)颁布实施以来,县政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统筹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条例》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推动全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县域旅游资源,扩业态、强服务、促发展,着力打造“红色热土、运河故里、茶俗古镇、琴韵酒乡”品牌。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9项;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级2个;A级旅游景区7个;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安徽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村)4个。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约278.4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约15.6亿元。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约5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4亿元。2024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约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清明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约1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97.5万元。全县旅游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势头。

旅游产业发展高位推进。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各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文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文旅产业工作调度会和座谈会,统筹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县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文旅项目问题破解组,相关部门及镇(园区)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推动项目建设强大合力。制定《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办法》《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4个,县自规局将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构建文旅魅力空间格局,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全力发展全域旅游纳入正在编制的《濉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全县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旅游重点项目蓄势聚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深入调研,现场指导,为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提供强大驱动。2022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文旅重点项目6个,其中濉溪古城溪水长街、“濉溪号”观光小火车项目、濉溪古城溪水长街2023年五一期间正式运营,凤栖湖湿地公园于十一正式开园;临涣古镇保护与展示项目加快推进,明清窖池遗址作坊群博物馆项目于2023年8月份进场。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总投资7.49亿元,其中,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建设项目1.35亿元,目前大棚主体工程已完成,内部展馆设计已完成二稿审核,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已结束。

)旅游多元业态重点发力。深入推进旅游风景道、研学旅行、旅游民宿等建设,制定交农文旅融合规划项目方案,规划风景道线路全长62.35KM,串联濉溪古城乾隆湖、凤栖湖、柳孜运河遗址、临涣古镇等景点景区。深入开展挖掘研学旅行市场、培育研学旅行机构、设计研学旅行线路、摸排旅游民宿意向、拟定旅游民宿方案等,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充分利用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景区旅游+乡村旅游联动开发,临涣村获评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精品主题村非遗村”,道口村依托运河遗址公园开发荷塘月色,四铺镇积极打造西瓜小镇、菊花小镇,大力发展赏花、采摘等乡村休闲旅游,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旅游线路开发串珠成链。于2019年开通全市首条濉溪—小李家—文昌宫的红色旅游专线,形成以淮海战役为主线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系列旅游产品。2018年,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淮海战役双堆集红色教育基地,分别入选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等四部门联合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及小李家指挥部三处红色旅游景区入选,进一步提高了濉溪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知名度。县交通运输局与县文旅体局联合,以“交旅融合”理念,正在统筹推进“淮海追忆”旅游风景道建设。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小李家、双堆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合理串联,打造红色旅游流动风景线,全长66.3km。把沿线旅游道路质量提升与旅游休憩、景观欣赏、生态保护、人文展示等有机结合,打造我县“慢游”系统,串联县内红色景点景区,引导沿线具备条件的村发展文旅产业,实现聚集发展、联动发展。

)旅游市场发展规范有序。近年来,县政府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开展旅游市场卫生监督、安全检查,严厉打击文旅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确保全县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紧盯旅游景区、旅行社等重点领域,安排部署相关单位加密巡查频次,加大整治力度,近3年来全县旅游领域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2023年,县文旅体局出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620人次,开展涉旅游市场检查200余家次,督促整改16次,调解旅游投诉9起,涉及金额近3万元,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旅体局等多部门联合检查旅游大巴近20辆次,依法取缔违规经营旅行社1家。充分利用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旅游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六进”活动,加大《条例》宣传力度,督促旅游企业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为《条例》的执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环境。

)旅游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濉溪3地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组织柳孜运河遗址、双堆集烈士陵园等7家景区景点申报全国旅游特品级旅游资源等评选。在全省乡村旅游品牌评选中,临涣镇临涣村入选“精品主题村”“美食村”,临涣老街入选“后备箱工程基地”;柳孜运河遗址、千年文化古镇临涣入选全省16城宝藏目的地;濉溪古城、临涣老街入选2023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在全省首批红色资源名录建议名单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烈士陵园上榜。道口村依托运河遗址公园开发荷塘月色,并荣获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柳孜运河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工程;濉溪古城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安徽省第二批革命文物、淮北市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示范单位等名录名单,系皖北唯一;临涣古镇、濉溪古城入选千年运河品味游特色美食路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条例》的推广普及需深化。调研时发现《条例》在群众中的知晓度偏低,许多群众对其赋予的旅游活动中的权益与义务了解不足,在遭遇旅游纠纷时,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对《条例》内容也缺乏深刻地理解,致使在经营活动中对相关义务和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二)基础设施及周边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经赴皖南旅游热门地区考察对比发现,我县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还存在许多不足,如通景道路的旅游标示、标识设置不够多,对群众的提醒不够到位;旅游专线、“慢游”系统等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智慧旅游建设步伐缓慢;景区停车位与游客承载量不匹配,高峰期停车困难等。这些问题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旅游体验。

(三)旅游市场监管需持续加强。部分旅游景区在管理上不够规范,如景区餐饮质量不够高、旅游设施卫生环境不够好,从业者服务态度不够优,侵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旅游体验。部分旅行社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违规超范围经营,或采取虚假宣传等手段误导游客,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全县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健康发展。

(四)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相较于皖南旅游热门地区已成功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我县在这方面则还存在明显不足,如特色餐饮缺乏统一标准和品牌推广;特色民宿数量较少、品质不高;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推广相对滞后;沉浸式、互动式旅游项目稀缺,难以吸引游客长时间驻留,制约着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提升。

三、对我县贯彻落实《条例》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条例》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对《条例》进行广泛宣传,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提高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在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经营场所设置宣传栏或宣传展板,展示《条例》的核心内容,方便游客和从业人员了解查看。加强旅游经营者的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参加《条例》培训,提高他们对《条例》内容的理解和贯彻能力。

(二)完善旅游公共设施。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重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共同推动旅游业繁荣发展。深入分析现存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逐步提升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优化游客的停留体验,丰富景区的可体验项目。积极推动智慧旅游的建设进程,以科技力量提升旅游景区的信息化水平,为游客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地旅游服务。

(三)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增加对旅游景区的常规与突击检查频次,对违法违规的旅游行业行为予以打击,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对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并实施相应的惩戒措施,切实提升旅游市场整体的诚信水平,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加规范、可信赖的旅游环境。

(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制定特色餐饮的统一标准,并进行品牌推广,打造濉溪特色美食名片。鼓励和支持特色民宿的发展,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监管责任,着力提高民宿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快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推广,如手工艺品、地方特产等。创新旅游项目,增加沉浸式、互动式旅游体验,如实景体验、情景剧演出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濉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濉溪县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地址:安徽省濉溪县沱河路92号 邮编:235100 联系电话 :0561-6087752 电子信箱:suixirenda@126.com

皖ICP备160141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