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普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三线四边”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及薄弱环节。濉溪县南坪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与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保洁队伍力量薄弱。保洁队伍偏少,保洁人员年龄偏大,平均每人要负责3-4个村民组的保洁工作。农村基础设施较差,环境卫生问题较多,面大量广,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保洁人员平均年纪偏大,户外劳动时间长,精力有限,收入较低。
二是设施管护不到位。设施管护不到位,垃圾桶丢失、破损严重、肮脏不堪、老化等问题,没有做到定期维护、清理。
三是全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受长期的农村生活习惯影响,村民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不强,乱倒垃圾、破坏环卫设施等现象较普遍,主动参与卫生治理的积极性还需要提高。
四是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工作千头万绪,有的无村民组长,日常巡查不到位,不能及时查看道路保洁和垃圾桶清运情况时有存在,对村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为此,特提出四点建议:
1、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一要建立多元融资投入机制。加大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和村民出资、出力参与村庄环境管理,更新环卫设施。二要建立村民自主投入机制。健全村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村民自主投入相结合,保证乡村环境管理正常运转。
2、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告村民书或倡议书等形式推进农村清洁工作,定期组织“义务劳动日”“大手拉小手”“卫生评比”等活动,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干部争当“义务监督员”,调动广大群众爱护家园的积极性。
3、健全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结合的原则,建立环卫保洁作业标准,以镇为单位进行网格化布局,各村纳入网格化范围,辅以责任包干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形成一套长效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4、加强保洁队伍监管。严格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力争达到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作业标准化、保洁常态化的管理水平。(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