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南坪镇人大高度关注农村环境改善,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题调研活动,并积极提出建议,致力于农村综合环境水平的提升,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发展环境。
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薄弱,生产、生活垃圾处理随意,“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杂草乱跺、畜禽乱跑”仍是一些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2.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不足,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期望不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强。
3.垃圾处理问题突出。特别是在集镇及村庄的结合部,脏、乱、差问题还普遍存在,垃圾、秸秆乱抛现象比较严重,影响沟渠正常排灌功能。河塘水面漂浮物清理不彻底,沟渠、水塘坡面存在垃圾或杂物堆放。
4.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难以像城市一样及时清运和处理,污水排放尚未实行统一管理,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建立,镇财政基础薄弱,难以支撑长效机制的建立和维持。
二、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1.抓关键,调动群众积极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扩大“以奖促治”政策影响面,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2.抓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农村环境整治、村村通、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源开发、基本农田改造等项目相结合,聚集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3.抓联动,做到常抓不懈。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大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传制度,实现联合执法常态化,集中力量开展道路交通、违法建筑、户外广告、违规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维护镇容环境秩序,推进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4.抓长效,促进有序开展。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发展,集中建设治污设施。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内容,并将考评结果与领导干部业绩挂钩。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定期开展督查,进行综合评比。(邹杰)